查处不正之风案件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监察部网站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2-09-21   浏览次数:次  

查处不正之风案件的地位和作用

查处不正之风案件,既是各级纠风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纠风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手段。查处不正之风案件在纠风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查处案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查找漏洞,有利于部门和行业加强业务管理和队伍建设;通过查处案件,发现并追究有关领导的失职、渎职责任,增强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抓政风行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纠风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通过查处案件,发挥典型案件的震慑、警示、教育功能,为深入推进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查处案件,扩大纠风工作的影响,也进一步树立纠风部门的权威性,增强组织协调的号召力。

一、有利于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查处不正之风案件,不仅能使群众利益得到实现和维护,也是平息民愤、消除民怨、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通过查处一些不正之风典型案件,严肃处理责任人,纠正存在问题,认真举一反三,可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建立和谐的新型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重视群众利益、惩治害群之马的决心,让百姓体会到纠风工作切实为群众办事撑腰的现实,增强深入开展纠风工作的信心,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如,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要组织召开一次全国减轻农民负担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各地发生的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查处工作情况,向各级党委政府重申政策,提出新的要求,不仅体现了中央对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重视,还对党政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了教育,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二、有利于清除蛀虫,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我国各行各业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队伍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但在一些部门和行业内部,确有少数人不顾党纪国法,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利益,使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只有大力查处不正之风案件,清除大大小小的蛀虫和害群之马,才能纯洁队伍,恢复和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誉与形象。

三、有利于发挥教育和震慑作用,遏制不正之风问题的发生在纠风工作中,宣扬正面典型,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固然非常重要,但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进行查处,通过反面典型进行教育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没有案件的查处,纠风工作就没有声势、没有震动、没有力量。实践证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不仅能起到以儆效尤的震慑作用,还可运用其中的典型案件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这比起泛泛说理,空喊口号来,要更生动,效果也更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在纠风工作中,通过召开案例剖析会、举办案件展览、印发案例、新闻媒体曝光等各种形式,对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进行生动的教育,解决了一大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遏制了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推动了纠风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有利于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反腐倡廉的实践表明,哪里对干部、职工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哪里的党风、政风和行风就不正,哪里的干部就容易出问题,违纪违法案件就频频发生。通过不正之风案件的查处,往往能够发现问题屡禁不止的许多深层次原因,尤其是可以发现案件暴露出来的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用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杜绝不正之风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严了不正之风案件发生的关口,就等于守住了反腐败的前沿阵地。有些地区和部门就是通过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揭露矛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堵塞漏洞,从而促进了制度建设,强化了内部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抓好不正之风案件的查处工作,也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上一篇县政府纠风办召开2012年政风行风测评工作动员会 下一篇户县公安局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