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概况

信息来源: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政府网站鄠邑区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3-05-26   浏览次数:次  

鄠邑概况

西安市鄠邑区,原称户县,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3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1279.4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46197(含大王街道户籍人口41556),辖14个街道(含已被托管大王街道、庞光街道、秦渡街道、草堂街道)、1个景区管理局,是全国闻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围棋之乡、全国档案管理示范县。2016112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20179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成为西安市第11个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历史沿革

鄠邑区地近古城长安,古为京畿之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境内现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有25处,在丈南遗址及甘河遗址的粮食窖中,均发现有碳化粳稻,这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公社时,鄠邑区已有人类居住并进行农业生产。夏为有扈氏方国,商为崇国,先秦称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咸阳后置鄠县。19495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鄠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19505月,属咸阳专区管辖。1953年元月,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195811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19618月,经国务院批准,划归咸阳专区管辖。19649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198310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201612月,经国务院同意户县撤县设区,改为鄠邑区。

 

行政区划

目前,全区辖14个街道、1个景区管理局,分别为:甘亭街道、余下街道、五竹街道、玉蝉街道、祖庵街道、蒋村街道、涝店街道、甘河街道、渭丰街道、石井街道、森林旅游景区管理局,大王街道(已由西咸新区托管),秦渡街道、草堂街道、庞光街道(已由高新区托管)。

 

自然地理

鄠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与安康市宁陕县接壤,北临渭水与兴平市隔岸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毗邻,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东西最宽处30公里,南北最长处53公里,总面积1279.42平方公里。境内水资源充沛,有大小河流36,均源出秦岭山区,出山后汇成涝河、甘峪河、太平河、高冠河4大水系,分布全区,贯通南北。甘峪河流入涝河,涝河北流入渭河,太平河与高冠河水系汇入沣河,各条河流形成水网补给平原地下水,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人口状况

2022年年底,全区户籍总人口604641人。其中,男性人口308926人,占51.09%;女性人口295715人,占48.91%。全年人口出生率9.09‰,死亡率8.7‰,自然增长率0.39‰。

 

社会事业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3所,公办教职工4832人,学生63276人。其中,高中7所、初中19所、小学42所、幼儿园102(公办园60所、民办园42)、职业高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辖区现有西安石油大学、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职工大学等5所普通高等学校,近10万名大学生在鄠学习、生活。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9所,其中二级医疗机构7所,专科医院3所,卫生院15所,村卫生室318所,民营一级医疗机构、门诊部、诊所等96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647人,床位3433张。荣获2022年度全省老龄宣传通联工作先进单位,10所医疗机构获得“陕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称号,全省“以镇代村”集采工作现场会在鄠邑区召开,基层医疗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全区共有4A级景区3家(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国家森林公园、金龙峡风景区),3A1家(重阳宫),2A1家(阿姑泉牡丹苑风景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0个,市级非遗传承保护项目5个。共有“三普”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点221余处 ,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红色革命文物1处;馆藏文物5200余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511件(组),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62件,三级文物444件,均登记在册,管理规范。

鄠邑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6公里。西成高铁设鄠邑站,18分钟可达西安北客站,到四川成都最快3.5小时,陇海铁路西余支线贯通南北,西汉高速公路纵贯全境,西安绕城高速10分钟可到鄠邑。环山旅游路横穿东西,西宝、西户、咸户等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665公里,行政村水泥路硬化率100%;区内客运企业1家,客运等级站9个,客运车辆260辆,出租汽车250辆,客运线路36条,通车里程达1713公里,193个建制村通畅率、通车率达100%2019年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四好农村公路全国示范县”,2021年被交通运输部授予 “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称号。

 

经济发展

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8%;第一产业增加值33.46亿元,同比增长4.7 %;第二产业增加值199.22亿元,同比增长41.9%;第三产业增加值108.59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4.2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6%,较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全年服务业增加值108.5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54亿元,同比下降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14亿元,同比增长3.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8.2%;金融业增加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1.7%;房地产业增加值18.1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0.72亿元,同比增长2.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下降11.3%。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6%,增速较去年提高62.5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3.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3.1%,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11.6%。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亿元,同比增长6.9%,区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6亿元,同比增长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