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信息来源:户县财政局    作者:杨菲   发布时间:2015-07-28   浏览次数:次  

学习“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系列文章心得体会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中国纪检监察报》“学思践悟”专栏刊发“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系列文章之后,按照县纪委的安排我在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并让局内的纪检监察人员也认真学习,准确把握中央纪委新精神、新要求,用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财政系统纪检监察工作。现结合实际工作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聚焦主业积极履职,把好纪律审查头道关

 通过学习“学思践悟”系列评论文章,联系我们财政工作实际,我认为应在聚集主业,明确职责定位上;在依法依规,完善流程管理上;在分析研判,突出信息反映功能上,积极履职、发挥作用,把好纪律审查“头道关”。当前财政纪检监察工作“三转”更具体的方向,是将工作聚焦在监督执纪问责中,全面体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面前的要求,即要及时发现违法违纪线索,也要盯住无视纪律,破坏规矩的小问题,体现抓早抓小,确保全县财政资金和人员双安全。

二、强化纪律审查要做到“三个善于”

强化纪律审查,我们基层纪检干部就要全面聚焦纪律,以问题为导向,打通纪律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处理问题”。要对照纪律要求,全面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针对问题,由点到面、结合全局开展廉政分析和科学研判,对局内重点岗位重点科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切实把纪律挺在最前面。

三、改变惯性思维  找准履职定位

 纪律审查是监督执纪问责的全面概括,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必须对违纪问题进行全面及时处理,不放过任何细小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具体工作中的执纪者既要全面及时掌握问题,又要突出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抓好纪律审查工作;既要敢于执纪、勇于亮剑,严肃问责,又要顾全大局,保障改革创新。要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此外,还应加快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做好纪律审查工作,真正把党的纪律严起来,全面依纪依法惩治腐败。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我们的党员干部守好“底线”,不越“红线”。

四、练就真功夫,打造过硬纪检队伍

深化“三转”要求,强化监督执纪,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本领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本领过硬,就是要练就履职真功夫,敢管理、善监督,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关从严执纪的工作职责。抓早抓小抓苗头,对党员干部有问题反映的,及时提醒,把查处“违纪”挺到查处“违法”的前面。全体纪检监察干部树立严明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是对党纪的切实维护的意识,坚决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五、突出舆论引导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要转变以往的外宣工作思路,突出纪律审查的舆论引导,通过讲、写、传等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熟知,中央释放出持续反腐败、反“四风”的决心,也向广大党员干部传递了现阶段反腐的目标。一是奉劝那些尚未触及“红线”的干部管好自己的手脚。反腐倡廉的根本目的,是为干部敲响警钟,让更多干部引以为戒,自警、自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二是警告那些已经“生病”的干部赶紧“收手”、接受“治疗”。虽然中央打虎灭蝇的“重拳”让干部感受了治腐力度,八项规定等各项“严令”也让他们感受了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但仍有一些干部“死猪不怕开水烫”,不收敛不收手,仍然我行我素。这些干部病得不轻,却不愿接受“治疗”,顽固不化,只会越走越远、死路一条;三是宣判那些“病入膏肓”的干部,中央只会坚持“零容忍”。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四风”病根尚未根除,防止反弹的任务还很艰巨,对于那些“无可救药”的干部,中央决不会手下留情,必将全部“拔”掉,还广大民众一片风清气正。彻底铲除“烂树”、重新栽种“新树”,成本很高、代价很大,但却是实现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必经之路。

以上的体会只是个人学习后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上一篇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新作为应对新常态 下一篇“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系列文章学习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