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治发生在纳税人身边的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通过网站对“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系列评论文章进行了系统深刻的学习,特别是《把握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这篇文章记忆深刻,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不放松。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考验纪检干部对政策和策略的把握能力。能不能处理好“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既能搞好纳税服务又能出色完成组织收入工作。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工作又能懈怠,我们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矛盾和新挑战,要多加强调查研究,多思考多总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更好的建设国家。下边我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发生在纳税人身边的腐败案件新的特点及应对措施:
一、发生在纳税人身边的腐败案件有哪些新形式、新特点、新趋势?
一是其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上,执法不严,擅自“减免缓”税,使国家税款大量流失;玩忽职守,少数税务干部在税收征管、稽查中,不认真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法规随意越权为纳税人“减免缓”税款,给国家和纳税人造成严重损失;滥用职权,有的在查处纳税人问题后,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私了;有的为纳税人“出谋划策”钻税收政策空子达到不交或少交税目的;有的借管个体户的权力自行为纳税人调整应纳税营业额,达到不交或少交税款目的,从中获取好处,谋取私利。
二是工作方法粗暴、态度生硬、欺压纳税人,给地税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在纳税人面前,鼓吹自己的功德业绩,扮演清正廉洁的形象,混淆视听;另一方面,与纳税人权钱交易不再转弯抹角,公开或半公开化,而是来者不拒,甚至讨价还价,公然索要,极其贪婪。还有少数干部利用掌握在手中的税收征管、稽查、工作之便,“吃、拿、卡、要、借、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三是奢靡享乐、生活腐化、奢侈浪费,利用手中所掌握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权权交易”,“ 以权谋私”、“ 贪污受贿”等。少数干部一昧追求特权享受,有的不顾中央三令五申,仍旧到纳税户中吃喝、涉足高消费娱乐场所,极少数干部甚至参与赌博寻求刺激,严重违反了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败坏了税务干部形象。
二、现有的应对措施有哪些?效果如何?
一是始终做到教育先行。通过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其抵御外界各种致罪因素影响的免疫力。这种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党风行风教育等各方面的内容。通过教育,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防止腐败。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接受党风廉政教育,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绝不允许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管理、严格监督。
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作用。孟德斯鸠说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习总书记也说过:“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因此,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党政内部监督体制,同时也要置权力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强化政风行风监督员的作用。党政内部监督体制,实行以权制权。要预先评估和防范各种腐败风险。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该把赌塞腐败漏洞的要求作为各类政策制定和工作审查的必经程序,如减免税、稽查查办案件、罚款等工作,是否可以考虑将拟执行情况上报上级部门,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审核,以防止各种可能诱发的腐败问题;政策落实后,上级部门要跟踪调查,及时解决好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三是强化执纪监督,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对案件的查处力度,打虎拍蝇取得显著成果,确实给腐败分子很大的震慑力,使一些心里还想着腐败的人不敢腐败,但是不想腐败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这就需要再加强教育、完善机制的同时,收拢五指重拳出击,对一些还不收手甚至变着法子与党中央逗圈子,做迷藏,打政策查边球,甚至出勤不出力,消极对抗的人,坚决重拳出击,严查处打出样子,震慑一片,使反腐败工作取得长久性胜利,为国家的各项事业保驾护航。(作者系户县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宝安)